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各类雅思大作文写作模版早已被许多考生视为“护身符”。不计其数的考生在微博,知乎和小红书等媒体上分享自己正在用的模版,同时也有不少考生发求助帖询问哪位老师出的模版比较好用。但为什么信奉模版的考生比比皆是,而真正能得高分的考生却寥寥无几呢?
一份科学的有效的写作模版可以展示一篇大作文的各个写作步骤以及这些步骤的一些常用句型。比如,一些议论类的大作文的模版开头段有三句话。第一句介绍写作话题的背景,第二句话引出辩题,第三句话表明自己的立场。每一句话在模版中都可以给出对应的比较常用的句型。对于开头段和结尾段这种比较形式化且无需议论的段落来说,把模版用对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一涉及到主体段,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因为议论类大作文的主体段是用来论证观点的。而模版纵然可以告诉考生论证观点分为几个步骤,每个步骤可以有哪些常用表达,但却不会告诉考生怎么样才能滴水不漏地支撑自己的观点和文章立场,以及如何检验自己的观点是否成立,论证过程是否足够辩证和规范。一个主体段里的每一个句子都有自己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光是把这个句子用模版上的句型写出来使其在语法上成立,并不能保证它一定能实现自己本该实现的论证功能,为佐证文章的总立场带来应有的效果。
也就是说,模版可以让考生用上相对比较合适的语言满足字数要求,比较流畅地行文,但在核心的议论环节,却不能保证其中论点和论证逻辑的正确性。然而写作的评分是非常注重逻辑和论点质量的。逻辑通过语言体现出来,语言只是逻辑的载体。一篇逻辑出错的文章纵使语言用得多么“高级”,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并不重视逻辑,没有逻辑的意识,认为只要用一些高分句型写出250-300词就完成任务了。另有一些同学知道自己的逻辑经常站不住脚,但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如何避免类似的问题。 所以笔者今天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一一分析议论类大作文中最容易被不知不觉就犯下的几大逻辑问题,并解答一下如何才能避免这些逻辑误区。
首先我们应当明确一下,议论类大作文的每个主体段应当遵循“主题句——解释句——例子(不是每个主体段都必须具备,但尽量要有)——段落总结句”这样的结构。经过系统备考训练的同学应该都比较熟悉这个结构了。在这个结构中段落总结句是最不容易出错的地方,因为总结句和主题句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相当于只是用不同的措辞重复一遍主题句罢了。但是前三个步骤就特别容易“踩雷”了。下面笔者会结合一些学生的写作实例,对这三个步骤中最常见的逻辑问题进行讲解。提前申明一下,为了更方便读者的理解,笔者会将所节选的学生习作翻译成中文进行呈现,以此来更直接地展现其中的逻辑问题。
主题句是无效论点
主题句是每个主体段最核心的部分,起到直接点明论点的功能。换句话说,一个成功的主题句,是要能让阅卷人对本段的论点一目了然的。然而很多考生虽然写了主题句,却犯了“无效论点”的问题。所谓无效论点,就是主题句所展现的论点并不能支撑文章的立场。举个例子,笔者的一位学生在论证“电脑游戏对孩子弊大于利”这一立场的时候,第一个主体段的主题句是“电脑游戏会让孩子上瘾”。这个主题句乍一看可能看不出任何毛病,因为大家默认“上瘾”就是消极的。但其实未必。“上瘾”并不能很直接地体现某个弊端,因为“对某事上瘾”本身只能说明沉迷于做这件事,并不涉及到什么特定的消极影响。比如对学英语上瘾,对阅读上瘾,对健身上瘾其实未必就会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所以这个主题句中的论点是无效的,不能直接体现电脑游戏的弊端。但是不难想象,其实这位同学想表达的弊端是孩子对电脑游戏上瘾之后的后果,比如影响成绩,学习分心,影响作息等等。如果主题句直接指出这几个后果当中的一个,就能一针见血地体现电脑游戏的消极影响,也就是一个有效论点了,例如:“电脑游戏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解释句中的主观臆测
除了主题句之外,解释句也是考生极其容易出错的地方。解释句是用来解释主题句,为主题句的成立提供客观理由的。只有解释句解释得足够充分且到位,主题句中的论点才能成立。然而考生们在这一个论证部位最常犯的错误就是主观臆测。什么是主观臆测呢?解释一下,主观臆测就是去推测别人的想法和做法。想要鉴别一个解释句中是否存在主观臆测,最常用的办法就是看主语。如果主语是“人”的话,这个句子就极有可能存在主观臆测。这个“人”不仅指people这个词,还包括其他各种身份的人,比如children(孩子),parents(家长),teachers(老师),employees(员工)等等。笔者有个学生在习作时要论证“看电视和电影对孩子利大于弊”这个立场,所以第一个主体段的主题句是“电视电影节目能扩大孩子的知识面”。这个主题句是肯定没有问题的,因为直接体现了看电视电影的具体好处。但这位同学的解释句是“孩子在看一些纪录片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天文,地理和历史方面的课外知识”。这句话的主语是“孩子”,也就是在推测孩子这个群体的行为和思想。但是这个群体的总量如此之大,究竟不同的孩子在看完纪录片后能不能学到知识以及能学到多少,这是我们不能确定和保证的。可能有的孩子很认真地吸收知识,有些就一边看一边神游,所以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想法和做法这些个人情况都是因人而异的,是很主观的。而我们在议论时必须追求客观,因为客观的论证才有说服力。什么样的论证才是客观的?就是展现一些别人无法反驳的事实。比如刚刚这句话,如果咱们说“很多纪录片里都为孩子呈现了关于天文,地理和历史方面的课外知识”,其实本质上和这位同学之前想表达的是一个意思,但却是呈现客观事实而不涉及猜测孩子的主观情况。如果想要避免这类“主观臆测”的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要用“人”来当主语,因为只要一用上这样的主语,就很容易去主观推断某类人的想法和做法。从上面这个例子不难看出,在解释句这个步骤,很多时候大家是栽在了表达思路上。同样一个观点用不同的思路表达出来,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解释句失误了,主题句的观点就不成立,也就没法进一步支撑整篇文章的立场了。可见这一步是多么关键。
例子中的叙事思路
最后是例子这个部分,也就是所谓的examples。在解释句之后如果用一两个客观事例去印证主题句和解释句里所提到的情况,那么本段观点的可信度也会水涨船高,也就能更加有力地支持全篇的立场。考生们在这个部分常出现的问题就是用叙事的文风和“讲故事”的口吻去呈现examples。比如,在论证“上大学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这个立场时,有位学生写了一个主体段,核心观点是“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也足以让一个人出人头地”。这位同学在例子部分介绍了中国演员王宝强的奋斗史,具体思路是这样的:“著名的中国演员王宝强出生于贫穷的农村。当时他家经济条件不好,没钱供他读书,所以他很小的时候就辍学去学习武术。后来他为了自己的电影梦,去很多剧组里面跑龙套。在这期间,他很认真地学习各种演戏的技巧。虽然始终当不了男主角,但他一直默默进步。直到有一天,一位导演发现了他的天赋,给了他一个宝贵的机会饰演一个主角。这个角色让他一举成名,被更多的导演和专业人士邀请去拍戏。最后,他获得了很多电影奖项,成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男演员”。这位同学想用王宝强的事例去印证主题句的观点,这个出发点本身是好的,但最大的问题就是展现事例的过程中太长篇大论,没有凝练出与主题句匹配的重点,采用了娓娓道来的叙事文风。这种写法会非常费时费力,而且重点不够突出,有点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感觉。如果这位同学只挑选王宝强未曾接受大学教育和他事业成功之间的关系去进行阐述,其实一两句话就足矣,比如“中国知名男演员王宝强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凭着从小在剧组里当群众演员积累来的经验被导演发掘,进而开始担任男主角并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其余的关于他的家庭背景以及他如何刻苦努力在剧组学习的事其实是不需要讲的。各位考生必须明确一点——例子只是为了主题句服务的。
笔者时常在写作课上帮学生纠错并解释其缘由,听完讲解之后很多学生都不禁感叹,如果议论文中的论证思路出现了问题,就算用中文写都是错的。是的,在写作这一科里,论证思路这一关是要重点攻克的。然而,一份再全面的写作模版顶多也只能帮助大家一定程度上攻克语言关,至于如何把握正确的思路,考生们还要额外下功夫去进行学习。如果不注重打磨严密的论证逻辑,就容易吃“哑巴亏”。正如笔者刚分析完的这些学生习作,有时候他们本身的想法并不是错的,而呈现形式和表达思路却容易漏洞百出,因为他们对于议论文的写作形式以及论证逻辑的把握和理解不够到位。此外,在论证的三个步骤中考生可能会出现的经典问题还有不少,但由于篇幅限制,笔者先挑出最常见的几个出来分享,希望能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本文作者:曾祥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