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强化实践育人的部署要求,7月7日-7月11日,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青春足迹 行走课堂”青年实践队师生一行九人赴泰安市、济宁市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主题调研。学部团委书记、学工办主任李志亮,辅导员山锟任团队指导教师。
一、深入振兴一线,感知乡土中国
走进广袤乡村,乡村振兴的宏大实践化作脚下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故事。在山东省泰安市的田野课堂中,思政课正在泥土的芬芳中生根拔节。
在泰山九女峰,乡村振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答卷。这里曾是被遗忘的深山穷窝,如今通过农村变景区、农舍变客舍、劳动变体验等“七变改革”破茧重生,19个村庄的1.3万村民参与乡村振兴,共同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在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研究院(泰安乡村振兴学院),摸着墙上的老照片,实践队队员不禁感慨,七把钥匙打开乡村振兴之门,最大的那把是“以人民为中心”。
在王林坡村,乡村振兴是文旅融合的烟火诗篇。这个曾寂寂无名的小村,借助“两湾环抱、九省御道”的历史底蕴,在村党委带领下闯出“三产带二产促一产”的新路,废弃农舍变身文创民宿,稻田间架起音乐喷泉,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把乡村烟火气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在这里,实践队师生穿行于清泉湾畔,感受水韵灵动;走访“幸福食堂”,体悟民生温度;驻足协商议事厅,聆听村民群策群力、共商共建的生动实践。
二、扎根基层沃土,淬炼治理智慧
刘家疃村,作为“全国文明村镇”和“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其村党支部系统整合年轻党员、返乡大学生等骨干力量,精心打造“五社同行”党建品牌,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的强大动能。通过构建“两区一带”产业布局,实现三产深度融合,有效拓宽村民就业增收渠道。实践队师生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汶河书院,切身感受乡风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村“两委”委员王丽在交流中表示,基层治理的创新与活力离不开人才支撑,她热切呼吁青年才俊投身乡村,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智慧与活力,共同谱写乡村善治新篇章。
史楼村,作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村67户张姓村民以传承数百年的“张氏家训”为精神纽带,将集家庭篇、家教篇、家风篇、家书篇于一体的家风馆打造成浸润人心的道德课堂。村支书张同朋在座谈中介绍道,史楼村坚持“党建引领、以民为本”,通过健全规章制度、探索良法善治新机制,不仅圆了村民的搬迁安居梦,更让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在百姓心中生根。师生们在泛黄的家书前驻足沉思,那“自治法治德治,治村如治家;党风民风家风,风正百业兴”的箴言,正是史楼村以好家风支撑好风气,实现乡村善治的生动诠释。
七月的黄河堤坝滚烫如火,黑虎庙管理段的防汛沙袋堆成铜墙铁壁。实践队于法治文化广场感受“法融于水”的治河理念,通过“堤坝讲堂”亲身体验黄河河道管护和防汛任务的专业性和艰巨性。在与东平湖管理局服务中心主任、梁山黄河河务局分管负责人、黑虎庙管理段段长等一线治河人的座谈交流中,实践队师生深切体悟到,正是这些守护者将“防汛责任重于泰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铮铮誓言,化作日夜坚守的行动准则,黄河安澜才能成为现实。
三、探寻文化基因,厚植精神力量
信仰不是飘在天上的云,是百姓推独轮车压进泥土里的辙痕,是战士用命换来的生路。
在八路军115师山神庙后方医院的青砖灰瓦间,历史从未走远。7月9日,实践队踏入这座“泰安市党史教育基地”,用脚步丈量革命热土。从“山神庙红嫂徐凤英故居展室”到“支前工坊”,穿过14间主题院落,展室中发黄的药箱、斑驳的担架、密布弹孔的军衣,无声诉说着烽火岁月。当讲解员声音哽咽地讲述红嫂徐凤英以乳汁挽救伤员的感天壮举,当师生指尖拂过墙上先烈“宁死不屈”的斑驳血书,这一刻,革命烈士的英勇无畏与忠诚信仰深深烙印在每个人心中。
7月10日,实践队走进东平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依次参观了序厅、人类瑰宝、大运东平、运河非遗、山东手造·礼遇东平五个展厅。图文展板铺陈历史脉络,珍贵实物诉说往昔辉煌,裸眼3D再现运河盛景,体感互动激活古老记忆,全方位展现了东平作为“运河之心”的战略地位与丰厚的文化积淀。在与国家级非遗端鼓腔传承人丁立新、省级非遗随河船鱼宴传承人孙兰兰的采访中,实践队师生进一步感受到非遗强大的吸引力与蓬勃的时代张力,更深刻领悟到青年一代守护文化根脉、激活非遗生命的紧迫责任与光荣使命。
四、打破学段壁垒,共育时代新苗
7月11日,师生走进泰安市岱岳区岳峰小学,共同聆听了“攀登者”的故事,探讨如何“让每一个生命挺拔如峰”。在校史馆,实践队师生深刻感受了“山高人为峰”的人本思想,深入理解了“人人皆可教、人人可成才、人人能登峰”的教育观。在首课思政负责制资料中心,队员们通过育人点情境手册和教学视频,直观感受泰安市创新思政教育模式。
座谈会上,岳峰小学围绕课程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及学校层面“首课思政负责制”的落实等重点工作,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实践与成效。此外,学部实践队学生现场进行“思政微课堂”宣讲展示,在与岳峰小学教师的深度交流中,有效提升了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与思政育人水平。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青春足迹 行走课堂”青年实践队在为期五天的实践调研中深入乡村、扎根基层、走进学校、探访非遗、参观革命旧址,全方位感知国情民情。未来,实践队将自觉把在行走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动力,在知行合一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矢志挺膺担当,让青春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作者:范佳音 摄影:续满源;孟朔伊)